近日,華絡低頻電刺激治療儀可改善中重度(GMFCS III-V )痙攣型腦癱患兒下肢肌張力的臨床研究論文,獲得著名BMC兒科雜志出版。BMC Pediatrics是一份開放獲取的期刊,在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衛(wèi)生保健的各個方面以及相關的分子遺傳學、病理生理學和流行病學方面發(fā)表同行評審的研究文章。所刊登的文章是根據文章本身的科學質量、新穎性、相關性和對廣大讀者的興趣來判斷的,在國際上享負盛名。

這篇論文的出版代表著華絡低頻電刺激治療儀可改善中重度痙攣型腦癱患兒下肢肌張力這一臨床試驗獲得權威出版社的認可。在這次臨床試驗中,將63名2-12歲的痙攣型腦癱患兒隨機為兩組,實驗組給予多電極經顱脈沖電刺激與經皮電神經刺激相結合治療(采用華絡YQ-D1221治療儀)+運動康復治療,對照組僅給予運動康復物理治療。連續(xù)12周觀察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的下肢肌張力水平、臨床痙攣程度、痙攣角度的變化,結論證明華絡治療儀利用多電極經顱脈沖電刺激與經皮電神經刺激的組合治療方式,可以顯著改善GMFCS III-V級的痙攣性腦癱兒童的下肢痙攣,且副作用最小,為解決中重度腦癱兒童的痙攣挑戰(zhàn)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
該試驗中華絡治療儀采用的多電極經顱脈沖電刺激(tPCS)與經皮電神經刺激技術(TENS),是將電極片安置于患兒腦半球動皮區(qū)皮層處與患兒頭部枕葉處以及左右雙側大腿長收肌等部位,利用低頻脈沖電流刺激神經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縮,以提高肌肉功能或治療神經肌肉疾患。通過試驗得出的數據,發(fā)現實驗組的下肢肌肉張力評估(MAS)和肌肉痙攣評估(MTS)的評分比對照組有顯著的改善。

醫(yī)學上我們把應用頻率1000Hz以下的電流治療疾病的方法,稱為低頻電療或低頻脈沖電療。實際上,低頻電療法在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主要是通過皮膚將特定的低頻脈沖電流輸入人體以起到鎮(zhèn)痛或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刺激神經肌肉,使肌肉收縮、促進骨折和傷口愈合等治療疾病的效用。隨著研究不斷深入,低頻電刺激技術的臨床應用范圍還在不斷擴大,如降低痙攣、恢復運動功能、輔助治療2型糖尿病、提高肺功能等。
華絡醫(yī)療是最早開始相關研究的企業(yè),低頻治療儀的深入效果雖然得到普遍認可,但副作用是引起皮膚灼傷,人體無法承受,以致所有廠家不敢輕易生產低頻治療儀,轉而生產中高頻治療儀,然而華絡是市場唯一一家低頻治療儀的生產企業(yè)。經過10年研發(fā),華絡醫(yī)療突破低頻電刺激治療的瓶頸,針對各種疾病成功研發(fā)出多款低頻電刺激治療儀。同時還將低頻脈沖電刺激與傳統(tǒng)醫(yī)學中針灸穴位相結合形成經皮穴位電刺激兼具針灸和電刺激的雙重作用優(yōu)勢。華絡糖尿病治療儀以肝,脾,腎輸穴為主要穴位,然后配以涌泉穴 、三陰交、足三里、血海穴,刺激肌肉進行有節(jié)律收縮,消耗熱量和脂肪。就像讓無法“運動”的肝胰脾腎都進“健身房”促進肌體恢復自身功能,解決糖吸收問題。而華絡疼痛治療儀同樣可刺激神經或肌肉使其收縮,改善神經傳導,讓膝蓋、頸椎、腰椎間盤恢復到理想的狀態(tài),以恢復其運動功能。

低頻電刺激療法具有安全有效、經濟低廉、易操作等特點,不管是治療骨關節(jié)疾病,糖尿病,乃至各種疾病,已成為精準醫(yī)學的重大趨勢。并且在多種臨床疾病上已被驗證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值得在醫(yī)學上進一步去研究和推廣。華絡醫(yī)療率先在國內邁出這一步,并不斷的研究迭代,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產品和治療服務。
原文出處:https://www.researchsquare.com/article/rs-66822/v1
資訊出處:http://www.chictr.org.cn/showproj.aspx?proj=33953
1、本網站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與本網站立場無關,文責作者自負。
2、本網站鄭重提醒訪問者:請在轉載有關文章時務必尊重該文章的版權、著作權;
3、如果您發(fā)現有您未署名的文章,請立即和我們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加上您的署名或做相關處理。
4、如果您發(fā)現您的相關信息或資料在此轉載并且覺得侵犯了您的版權,敬請來函 3258500132@qq.com 通知我們,我們將在 第一時間進行更改或者刪除。
5、任何人在本站發(fā)表的任何信息都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且請文明用語,否則后果由發(fā)表者自行承擔。